当前位置:宁夏旅游公司 >【西夏王国与成吉思汗的渊源】 > 【西夏王国与成吉思汗的渊源】,供应

产品详情

【西夏王国与成吉思汗的渊源】

关键词:【西夏王国与成吉思汗的渊源】,供应

详细信息

【西夏王国与成吉思汗的渊源】
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,几乎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,他的盖世英名与祖国统一大业紧密相连。然而,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,谁也想不到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、生死相关的联系。
历史竟是如此的巧合,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踏平了西夏疆土,摧毁了西夏王国,他自己却在六次征讨西夏,即将大获全胜之时,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。
那么,西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建王朝?成吉思汗又为什么要把征服西夏作为他统一中国大业的战?西夏是如何灭亡的?成吉思汗为什么会亡故于西夏?这段历史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内容之一。
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,在中国的西北部,有一个与宋、辽(金)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——大夏封建王朝,又称"大白高国"、"白高大夏国"。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青海、新疆的部分地区,地处我国西北部,所以,历史上称之为"西夏"。
西夏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,以古代羌族的一支——党项族为主体,包括部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封建割据政权。如果从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在今陕西北部建立夏州政权算起,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灭亡为止。西夏王国曾有347年的悠久历史;如果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算起,也有189年的历史,西夏王国共传十主,即:元昊、谅祚、秉常、乾顺、仁孝、纯 、安全、遵顼、德旺和末主 ,期间经历了重武尚勇、安民求和、崇文虔佛、国道中落、族灭国亡的曲折过程。
党项族是如何发展壮大起来的呢?据史料记载,党项族原来居住在今四川、西藏、青海等省的交界地区。占据的区域"东至松州,西接叶护、南界春桑,北邻吐浑,有地三千余里"(《新五代史》卷七十四)。他们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,过着"不知嫁穑,土无五谷"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。唐朝初年,逐渐向今甘肃东部、陕西北部一带迁徒。唐朝末年,定居在夏州(今陕西横山县西)一带的党项族平夏部,参加了唐朝对黄巢农民起义军的,其酋长拓跋思恭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,爵号夏国公。从此以后,逐渐形成为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。五代时,党项贵族利用国内各个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,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。宋朝初,党项贵族李继迁(拓跋思恭后裔)附辽抗宋,辽国封其为西平王。李继迁乘宋真宗新立,索要夏州(今陕西横山县西),宋真宗屈辱妥协,从其所请,授李继迁夏州刺史、定难军节度使。公元1002年,李继迁攻占今宁夏灵武市西南的灵州为西平府,并因其"北控河朔,南引庆凉,据诸路上游,扼守西陲要害,且百姓习华风,尚礼好学"等诸多优势,就此定都于西平,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,为西夏建国奠定初步基础。经由李继迁之子李德明一代的苦心经营,到公元1020年时,党项贵族已经基本完成了由氏族酋长向封建地主的转变,迫切要求建立自己的统一政权,以保障他们自身的利益。于是,李德明将都城由灵州迁到怀远镇(今宁夏银川市),改名兴州。公元1032年,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即位,时年28岁。《宋史》称元昊"性雄毅,多大略"、"晓浮图学,通蕃汉文"。他上台后,首先去掉唐、宋所"赐"的李、赵姓氏,自号"嵬名",自称"吾祖"(即可汗之意),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,开始使用了西夏为自己的年号,并升兴州为府,定名兴庆府。
公元1038年,元昊正式称帝,建立西夏王朝,改元天授礼法延祚,国号大夏,定都于兴庆府。西夏王朝建立以后,与宋时战时和,并不断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项制度,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,在广泛吸取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,西夏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,综合国力明显提高,疆域面积不断扩大。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,西夏曾时而对宋称臣纳贡,时而与辽联姻结盟,但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,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,成为中国历史上敢与宋、辽抗衡,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,最终形成宋、辽、西夏三足鼎立之势,公元1115年,金灭辽、宋至南迁以后,西夏对金、南宋采取和好政策,以致在嵬名仁孝统治的54年中,西夏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发展到了顶峰。后期,由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,逐渐走向衰亡。
13世纪初,蒙古部乞颜酋长铁木真(也就是后来的成吉思汗),以杰出的军事才能,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,南起阴山北麓,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,于1206年创建了蒙古汗国,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。
在铁木真统一漠北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,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征战,争夺霸权,尚无暇顾及更大范围内的对外扩张,他们与统治河套和河西走廓的西夏王朝基本上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。到了铁木真统一蒙古前夕,漠北的游牧部落才开始与西夏有了接触,从成吉思汗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,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,西夏被灭亡止,这22年是蒙夏关系激烈发展的时期并集中表现为战争形式。
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,蒙古漠北地区无法获得生活亟需的农产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资,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,代表草原游牧贵族利益的成吉思汗,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。最初,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国,目的是反抗、摆脱金国的统治。但是,作为战略家的成吉思汗,“深沉有大略”、“未敢轻动”,全国物产丰富,文化发达,筑有三千里界壕,军力雄厚,当时尚能击败南宋、称雄一方,因此不可轻视。蒙古统一后,成吉思汗虽攻占了金国的部分土地,但蒙、金仍处于对峙状态。成吉思汗审时度势,没有首先把矛头指向金国,而是选择了在辽、北宋及金、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为突破口,最终于1227年第6次亲自统兵征服了西夏,为进军全国打开了通道,他为他的后代消灭金国、占领中原、称霸黄河流域和最终统一中国开辟了道路。
成吉思汗次攻打西夏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资、攫取经济利益。因此,采取了浅尝辄止的策略,攻克力吉里寨(今中卫县)后迅速撤回。但扩张的企图显而易见。昏庸的夏桓宗纯祐对成吉思汗准备灭亡西夏的企图毫无察觉,在蒙古军退兵后,幼稚地以为从此可以天下太平,对蒙古军的再次征掠没有任何防备。1207年,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,攻克兀剌海城,在夏境掠数月,因粮草不济而退兵。1209年3月,成吉思汗亲率大军,再攻西夏。在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遭到夏军重创,蒙古军伤亡惨重。相持两个月以后,蒙古大军还是包围了中兴府。夏国主嵬名安全亲自上城督战,守城将士拼死防御,两个月后,蒙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,趁天降大雨、河水暴涨之机,引水淹城。中兴府被围困达一月之久,城中居民淹死者无数。后来,城墙坍塌,决堤的河水四溢,蒙古军队也受到洪水的淹溺,在万般无奈时,借夏主纳女求和之机,顺水推舟,同意退兵议和。公元1217年12月、1224年9月,成吉思汗又两次调集兵力伐夏,西夏两位国主遵顼、德旺虽调兵遣将拼死抵抗,皆因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屡战屡败,以请降遣人质作为条件,换取蒙古军退兵。此间,西夏军队广大将士誓死保卫自己的疆土,打过不少胜仗,嵬名令公、籍辣思义等夏将的克夷门、沙州之战,都曾给蒙军以沉重打击,一度极大地鼓舞了西夏军民的斗志。但是,就蒙夏之间整个战局而言,还是以西夏王国尽失西域的河、瓜、甘、肃、凉诸州而告终。公元1226年,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后,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,以65岁高龄亲率大军第6次攻打西夏。在抢占黄河九渡、攻克应理城后,兵分两路向西夏都城挺进。11月,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,夏末主派遣大将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紧急赴援,途中被蒙古军队击败。已废太子德任率领固守灵州的夏兵与蒙古军队进行死战,战斗激烈的程度为蒙夏作战以来所少见。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,灵州失陷。成吉思汗对西夏军民的拼死抵抗十分恼火,于12月命令蒙古军队攻克盐州,并派兵四处搜索,烧杀抢掠,夏民"免者百无一二,白骨蔽野"。西夏江山岌岌可危。
1227年1月,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中兴府,自己带领大部分军队渡黄河进攻积石州,以彻底卡断夏兵后路。末主被蒙军围困在中兴府内,一筹莫展。右丞相高良惠"内镇百官,外励将士",领兵日夜在都城坚守、抵抗,多次打退蒙军的进攻。5月,成吉思汗回师隆德,因天气炎热,在六盘山避暑休整,派人前往中兴府谕降。6月,西夏境内发生强烈地震,房屋倒塌,瘟疫流行。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,粮尽援绝,军民多患病,已失去了抵抗能力。末主走投无路,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,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。7月,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区的清水(今甘肃清水县)西江得重病,病中立下遗嘱:死后暂秘不发丧,待夏主献城投降时,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统统杀掉。不久,末主率李仲谔、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。蒙军带着末主及几位夏将行至萨里川时,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亡。为了防止夏主生变,蒙古军队遵照成吉思汗遗嘱,将夏末主等,并一举荡平中兴府。至此,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终被成吉思汗灭亡。
【沉睡在大漠里的孤独帝国】

一望无垠的孤烟大漠托起一座座高大宏伟的黄土金字塔形建筑,在广袤的西部天空下显得格外雄壮。逝去的岁月,埋藏着帝国多少的恢宏与辛酸;失落的文明,涵盖了党项民族多少的永恒和更变。一股充满着神奇的力量,庇护者这方乐土;神秘的面纱能否被拨开重现人间。屏住呼吸,让时光倒流,带着你的疑惑,和我一起穿越到西夏王国的时空,去探寻百千年的美好宏愿。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以西约30公里的贺兰山麓下,西夏王陵九代帝王安息之所款款座落于此。沉睡九百多年,依然巍然挺立。西夏王陵是党项族首领在公元1038年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。因其具有严密的政治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法律,以及独树一帜的西夏文字,在中国文化渊源史上散发着熠熠夺目的光彩。
西夏王陵绵延东西4公里,纵横南北8公里,范围扩及到40万平方公里的园陵内,有八座王陵及附属陪葬墓70多座。最令人惊诧的是,每座王陵约占十万平方米,竟舍弃贺兰山石头不用,全以夯土筑成。相比之下,古埃及法老金字塔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而成的方锥形建筑。从质料和构架上来看,两者大相径庭;但从美学角度来讲却又异曲同工之妙。故而西夏王陵又被人们称之为“中国金字塔群”。凡是参观过王陵的游客,除了充分领略贺兰山雄浑悲怆的气魄外,更多会被西夏王陵的历史沧桑所感染。正如《金字塔铭文》所讲“天空把光芒伸向你,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,犹如拉的眼睛”一样,当我初次踏入这一片经历风风雨雨的古老园陵时,总有一股难以说清,难以道明的奥秘在脑海中时时激荡,许久难以平息。   王陵为什么没有被损坏?
壮观的九座王陵,在阳光的照映下,显得金光富丽。这里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有900多年历史,如此漫长的岁月,许多附属建筑如阙门、碑亭、月城、内城、献殿、内外神殿、角楼早已被风雨侵蚀而毁坏坍塌。但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然挺拔独存,这原因究竟何在?一直是考古学家探寻的答案之一。按照中国传统的南北中线为轴,左右对称的排列形式,西夏王陵的平面总体呈纵向长方形布局,主要是夯土实心砖木混合密檐结构,这也显示党项民族在中国建筑史无前列的创造和突破。也正是西夏王陵通过这种夯土方法和砖木混合密檐结构相结合,创造出我国园陵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,坚固实用这也就是王陵主体依旧巍然耸立的原因之一。也有人认为,王陵周围王陵周围原有的附属建筑保护王陵主体,使其免受风雨的侵袭。那为什么“同在屋檐”下附属建筑都已垮塌,唯独王陵主体依旧稳如泰山呢?这种言论就不攻自破站不住脚。其实,西夏王陵主在为自己修建陵墓的时候,选贺兰山作为王陵的一道天然屏障。在中国早有三大龙脉之说,夏国主选在贺兰山麓,肯定寄寓了对西夏王国辉煌的美好宏愿。再有贺兰山可以阻挡部分西北风的侵入,这也正是与国文化常常讲“天时、地利”的含义如出一辙。可最让人见怪的王陵和附属建筑都在贺兰山的屏障之下,为什么失去附属建筑的依靠配衬,依然默默矗立在风雨之中呢?这神秘的王陵背后又隐含着多少关于西夏王朝的神秘踪迹,西夏王朝的坚守又预示着什么?这些都给后留下一个又一个的悬念。王陵上什么不长草,元代有一个《赵礼让肥》的折子戏里有一句:“某今在这宜秋山虎头寨,落草为寇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”。所以,落草为寇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。把贼寇当作草一般比较,说明草籽落地即可生根,不管环境多么贱恶,都能以顽强生命力存活。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为主,而且西夏王陵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,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?有人说陵墓是夯土筑成没有草籽驻留生根的缝隙,在其坚硬且光滑的表面,没有草籽生存的条件,可是泥土能比石头坚硬吗?众所周知,石头稍微有裂缝,落下草籽,便可长出草来。陵墓的夯土也不可能一点缝隙没有。这很显然是一种牵强的说法。也有考古学家提出一种论点,可能当年建筑陵墓时,通过熏蒸泥土除去草籽生长的养分,所以长不出草来也不是没有可能。但又一个令人懊恼的问题油然而生,熏蒸的作用真能持续近千年,即使真是这样,陵墓难免有随风刮来带有草籽的泥土,这些浮土不是经过熏蒸的,草籽难道不能在此生根发芽吗?中国人总有一些“不怕一万只怕万一”的习惯思维方式,这样的答案很显然难以让人信服。王陵不长草的原因在哪?在王陵的修建过程中又有哪些不被人知的秘密,又不禁勾起我的无限遐想。王陵为什么不落鸟,西夏王陵的各个帝陵一般都有封闭式、马蹄式、附属瓮城的外城,墓室一般为三室土洞式结构,墓室四壁有护墙板,墓里有朽棺材。从整个群体来看,阙台犹如帝陵的门卫;往后是碑亭,碑亭是用汉文和西夏文刻制歌颂帝王功绩的石碑以供后世瞻仰,每想起元昊有句“英雄的一生,应该成就霸业”的雷人话语,不禁让人感慨万分;月城是置放文官武将石刻雕像的地方,用黄土垫实作为石基;内城是分层的八角形塔式建筑;在中国古代传统陵园建筑的陵台,通常为土冢,起封土作用,位于墓室下面;顾名思义,献殿是用于供奉献物和祭祀的场所。站在苍凉的贺兰山麓远望西夏王陵的身影,每每想到西夏王陵在此静卧千年之久,一种万千变化、世事沉浮的凄楚感便在心中慢慢衍生出来,群群乌鸦和麻雀时不时落在光秃秃的石头和枯树枝上,却从不见有鸟兽在王陵上歇脚,这个疑问顿时将我从沉重的心灵深渊解脱出来。在人烟稀疏的西北地区,鸟兽在人烟稀少的在此聚集较多,尤其是鸦雀遍地都是。乌鸦可以肆无忌惮地落在牛羊背上,麻雀更是集群在一棵枯树密密麻麻,可是为什么鸦雀不落在王陵上?有人说光秃的王陵没有鸦雀可以觅食的草籽,可是光秃秃的石头和虬枝也不见得会有许多食物。那为什么鸦雀总是把石头和树枝作为“集散地”,而从不在王陵上造次。莫非鸦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权威不容冒犯?这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王陵为什么是八卦北斗布局,西夏王陵的布局有些令人费解。西夏王陵不仅吸收秦汉唐宋皇陵之所长,还把佛教建筑元素纳入其中。把汉文化、佛文化和党项族文化融合起来,形成独具魅力又有突破的建筑风格。在中国陵墓文化中,一般王陵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帝王辈分由南向北排列,西夏王陵也不例外。但是西夏王陵的布局特别怪异,每座王陵的具体位置的安排似乎体现着一种事先设计好的规划。从高空俯视九座王陵的分布,好像与北斗七星图相似。但是单独看八座王陵的分布,又与八卦图形相近似。有学者猜测,可能是根据风水文化来定位安排的,于是疑问由此而发,西夏王国最早到最晚共经历九代,时间相差近200年,事先谁又能预测到西夏王国会传9代王位?再说党项族是古羌族的一分支,在其文化渊源里,并没有一些明显的实际例子证明,西夏王国有崇拜八卦和相信风水的的特征。不管是考古专家还是历史学者,都难以解释王陵的格局呈八卦图形的缘由,这其中蕴含那些秘密,一直都是难以被今人识破的秘密。 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,外形虽毁,但骨架尚存,宏伟的规模,严谨的布局,残留的陵丘,仍可显示出西夏王朝特有的时代气息和风貌。裕陵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,这位党项族平夏部落首领,曾对立抗击宋朝廷,后又谴使节和好,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础。嘉陵陵主李德明被辽国封为夏国王,又接受宋朝政权封为夏王,通过各方征讨,成为西夏王图的奠定者。泰陵是整个陵区中规模的帝王陵墓,当然非李元昊本人莫属。建立起“东尽黄河,西界玉门,南接萧关,北控大漠。”的兴盛帝国。意气之盛,可见一般。但令人汗颜的是一代英豪,因强夺儿媳为妻,被皇太子宁令哥刺死,只在位17年,便草草收场,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。稍有变动的是,安陵里埋葬的并不是刺死元昊取而代之的皇太子宁令哥,而是在国相舅舅和太后母亲的扶持下登基德凉祚帝,本人喜欢钻研佛法,与宋朝通商互市,还仿宋朝官制,起用汉人。也正是由于西夏统治者的亲宋政策,使得汉文化、佛文化传入西夏与本土党项族文化亲密拥抱,为促进文化交织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以后的献陵、显陵、寿陵、庄陵、康陵的主人都还是沿袭祖宗家训,政治毫无建树,加上内部集团矛盾重重,国力日趋衰竭。公元1227年,经历189年的西夏王朝在蒙古成吉思汗的铮铮铁蹄下急速灭亡。从此党项族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消失了身影。穿越时空的等待,西夏王朝给后人留下的谜底,几乎无法从《党项传》和《西夏传》等一些典籍资料中获得一点蛛丝马迹。人们只能从那些废弃的建筑,埋藏的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上勘寻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。不过陈列在西夏博物馆的一些珍贵文物,依稀折射出这个昔日王朝帝国的灿烂和辉煌:陈列在博物馆的雕龙石柱、石马、琉璃鸱吻和石雕人物像,依旧栩栩如生,光彩照人;收藏的西夏碑文、佛经、佛画和瓷器依然清晰明辨,给人惊叹;特别是188公斤的鎏金铜牛,更是西夏文物瑰宝,写进历史教科书,流传千古。文化的凝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,西夏文字,是夏国主元昊命大臣野利仁仿汉字制成,这也是西夏文化最伟大的成就,看着这些似懂非懂、似曾相识又难以解读的文字,不禁生出对少数民族的大智慧而感慨万分,更何况西夏文字比汉字更繁复,更有意趣呢?
猛吸一口北方的冷空气,想到西夏王国前期与北宋辽国平分秋色,中后期与宋金鼎足相持,雄踞西北200年,无不使人顿生敬佩之情:感慨这个“原不知稼穑,土无五谷”的民族,竟然在荒芜的大西北开创王朝,写下辉煌的篇章;感慨这个“煮水草畜牧,无定居”的民族,竟然在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下改变生活方式,三分天下盘踞一方。徘徊在西夏王陵的每个角落里,抚摸着王朝遗迹,哪怕是一粒尘土,感受世间的变化。屏住呼吸,想找一个穿越时光的机器,逆行去往九百年前叫做西夏王朝的时空,探幽党项帝国传奇般的辉煌。
,N127网
热门动态更多
联系我们更多
  • 公司名称:宁夏旅游公司
  • 联系人:樊虎
  • 联系电话:13209659009 15309557853
  • 邮箱:164166894@qq.com
  • 传真:-
  • 网址:nxlygs.n127.com
  • 地址:宁夏,银川,中卫,沙坡头,阿拉善,腾格里,敦煌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
x

填写举报信息

提示: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,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